发表时间: 2022-10-31 21:00:00
作者: 徐庆
来源: 迈奇咨询原创
浏览:
赵勤女士,上海某大学传媒专业硕士,在某香港媒体上海办事处工作开拓市场三年,工作积极,业绩良好,经常加班加点,深爱上司好评。但因工作强度过大,积劳成疾,在家静养。休养一段时间后,赵女士又开始考虑步入职场。有很多可选择的机会,但她又不想重复过去。应该怎么选择?她有些犹豫,遂求助于咨询师。
面谈时,赵女士向咨询师谈及了自己以往工作经历和对新工作的期望。她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就是工作环境好、薪水高、工作压力不太大。但在其对市场相关职位进行研究后,发现不可兼得—她这个年龄段的女士如果要高薪就必须承受相对高的工作压力,就像过去一样,但这又是她不想走下去的。赵女士时年28岁,精明干练,表达力极强,工作思路也非常清晰,只是在个人职业选择时不知所措。考虑到她有能力进行深度自我探索,咨询师给其布置了一组职业探索书面练习,涉及个人成长史、学校和工作、职业价值观、理想的要求及职业目标设定等。
两个星期后,赵女士如约发来书面练习。从练习内容来看,得益于其文科专业硕士背景和过去三年市场开发经历,她对个人认识和市场上相关行业的了解,远较一般职场人清晰,唯一冲突比较大的就是职业价值观的取舍:家庭生活第一,休闲娱乐第二,事业仅仅排在第三位,但又认为事业的高薪是满足高品质生活所必须的。综合赵女士的所有家庭作业,经和赵女士讨论,最后达成一致:职业价值观不清晰是其当前职业选择冲突的重点,随后的咨询方向就集中于职业价值观的澄清。
经过两次咨询后,赵女士最终确定了个人职业价值观。她发现业内高薪职位和自己所谋求的平衡型生活冲突较大,而自己的职场价值观因为家庭熏陶/个人兴趣/教育背景等诸多因素业已形成,改变可能性不大。相对合理的选择是:调整自己的职业道路,在平面媒体行业或者文化产业内寻找可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压力相对不大的工作,薪水高低就不再是选择重点。考虑到国外平面媒体和国际文化交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正陆续进入上海,咨询师还建议赵女士加强英语听力和口语训练,以流利英语作为长期个人发展的阶梯。
两个月后,赵女士电告咨询师,已进入一家国际媒体公司从事市场工作,压力不大,但可以受到良好培训,业余时间也可以兼顾个人兴趣和爱好。
四个月后,赵女士再次和咨询师联系,讨论如何提高英语能力的问题,为若干年内和欧美籍高管交流作好准备。至此该案例结束
职业价值观的困惑是职业规划经常碰到的问题。当前大部分国人关注物质利益居多,谈得最多的不外乎房子、车子、高薪职位。似乎大部分人都追求着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过物质利益等外在追求真是自己的追求吗?很多职场人并没有考虑得很清楚,特别是那些职场精英--因为有太多的选择,他(她)们可能就不由自主地选择大众追求的东西。但当物质欲望的相对满足与失去亲情结伴而来,个人精神生活变得空虚,有一部分人就开始惶惑:我所追求的真是我想要的吗?
这个时候,职业价值观澄清就非常必要了。
首先,作为社会一分子,我们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得到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有所取舍;其次,芸芸众生,每个人的追求其实大有不同。如果说,我们国家在20世纪70-80年代因为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而使追求物质生活的提升成为一种全民运动;到了21世纪,多元化的生活已经出现。因应内心呼唤,追求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部分人的选择。那么,我们如何认识自己的价值追求并做出选择呢?这就有必要提到职业锚的概念。
职业锚是构成个人自我职业概念核心的才能、动机和价值观的个人认知的总和。因为一个人可能会选择和他(她)自己自我意识相一致的工作和组织,所以职业锚可以为职业选择提供基础。
根据对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校友的长期研究,美国的Edgar Schein 确认了以下8种职业锚:
通常职业锚需要在个人工作一段时间后(通常五年后)可以明晰起来。如果我们在职业道路上尽早地发现自己的职业锚,就可以深谋远虑,创造一个自己满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