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文库

职业枯竭的六大特征及个人对策

发表时间: 2022-12-09 23:04:28

作者: 孟慧等著

来源: 新华日报 ( 2006年03月 22日 )及《职业心理学》

浏览:

 北师大心理学教授许燕针对职业人谈了职业枯竭的六大特征:


  •  第一个特征是生理耗竭。

    是职业枯竭的临床维度,主要表现特点是感到持续性的精力不充沛、极度疲劳和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在下降,然后出现一些身心症状,比如说头疼、腰酸背疼、肠胃不适、失眠,饮食习惯的改变等等,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疾患。

  • 第二个特征是才智枯竭。

    属于职业枯竭的一个认知维度,它主要表现在,感觉到一种空虚感,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你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没有办法去满足工作的需要了,思维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够很好地去适应当代的知识更新。

  • 第三个特征是情绪衰竭。

    这是枯竭的一个压力维度,也是职业枯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征,主要表现在工作热情消失了,尔后表现出许多情绪上的特点,比如说烦躁、易发脾气、易迁怒于人、对人冷漠无情、麻木不仁、没有爱心,甚至沮丧、抑郁、无助、无望,直至消沉。

  • 第四个特征是价值衰落。

    它属于枯竭的一个评价性维度。主要表现是,个人的成就感下降,同时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也在降低,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好工作。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和评价也在下降,觉得工作没有意思,工作变得非常机械化,然后出现一系列工作的问题。这样一种挫败感会使职业人减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去付出努力了,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出现离职或者转行的倾向。

  • 第五个特征是去人性化

    它属于职业枯竭的一个人际维度,会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质量,其特征就是很消极的、否定的一种态度,即以冷漠的态度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甚至是对待自己非常亲近的人,包括家人或者一些好朋友。这些人表现出多疑、猜忌,同时对别人充满了一种批判性。

  • 第六个特征是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一般来说有两个方向。一是对别人的攻击行为会增多,比如说人际摩擦增多,会在极端的情况下出现打骂无辜人的情况。比如说有的人在公司里面受了老板的气,回家可能就会拿老婆孩子“开刀”,去找“替罪羊”。另外一种,他的攻击并不是指向外人的,而是指向自身,出现自残行为,甚至在极端的枯竭情况下出现自杀。

职业枯竭的原因:


职业枯竭的原因可以从组织和个人方面来看,前者主要来自职业、制度和环境等,后者则源于人格特征和家庭、婚姻问题等方面。


 (一)  组织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 工作岗位。工作岗位包括工作量、工作时限、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 发挥个人作用。组织中人才配置不合理,个人的工作能力不能有效发挥,领导对下属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等,都是职业枯竭产生的原因;

  • 职业生涯发展。组织对个人职业生涯不适当的规划和管理也会导致枯竭。包括:(1)晋升过快;(2)不能获得应有的晋升;(3)频繁调动工作或职务

  • 人际关系。与上司或下属发生矛盾冲突,或者与同事的问题纠葛,都会导致精神不安定,心情焦燥,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

  • 组织结构和氛围。有的组织要求下级绝对服从上级,或者任人唯亲,这种不民主、不公正和不平等的组织氛围会对员工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从而使其消极怠工。

 由上可以看出,工作生活中的许多因素都会使个体产生不良情绪,进而导致职业枯竭。然而,个人的情绪控制最主要还是在于自己,一些特殊的性格特点或者与个人密切相关的事件也会成为职业枯竭的导火索。


 (二)个人原因


  • A型性格。 个体存在的一些性格特点会给自己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例如: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对自己寄予极大的期望;苛求自己,不惜任何代价实现目标;以事业上的成功与否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把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试图在极少的时间里做极多的工作;终日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不知道放松自己,极不情愿把时间花在日常琐事上。由于一系列的紧张积累,极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 家庭、婚姻问题。个人参与工作以后,除了工作的每天8小时之外,很多的时间都是和家庭及伴侣相处。如果个人的家庭或者婚姻出现了不愉快或危机,就可能使劳动者情绪低下,加剧职业枯竭;反过来,职业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快又会造成家庭关系僵化,最终形成工作和家庭双不利的恶性循环。

 

职业枯竭的个人对策与建议:

 

如果你不幸被职业枯竭击中,积极的个人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 在认知上能正确看待职业枯竭的到来。职业枯竭提醒你重新思索自己的位置,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习惯。如果你把职业枯竭当成对自己未来的一种督促,焦虑感就会大大降低。

  • 追求工作-生活相平衡的生活方式。建立科学、健康的工作方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对时间进行合理管理,不能过分超越自己的能力

  • 自寻工作乐趣或业余乐趣,增加自我心理代偿。不可能每个人都在做自己有兴趣、喜欢的工作,要主动发现、挖掘工作中的乐趣,培养对工作的感情。如果对工作实在没兴趣,也可通过业余生活的充实予以补偿。

  • 和周围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自己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是一个缓冲器,可以降低个体对压力严重程度的感受性,减轻负性压力事件对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 接受心理咨询或者医学检查。 如果经过调节,仍然不能走出职业枯竭的因扰,此时,向专业机构寻求支持是最明智的选择。
0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鄂ICP备11011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