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04-28 09:26:35
作者: 徐庆
来源: 迈奇咨询原创
浏览:
答:人生饭碗绝对是可以选择的,只是在于你是否有勇气去选而已(因为你假设考公和赚取百万的能力没有问题,此处不讨论能力问题,虽然能力对于选择的影响非常大)。我早在90年代就已经选择过了。在我做出选择的时代,民营企业还不够发达,外企也还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体制内的饭碗远比现在更要吃香。
我当时所以选择放弃体制,是因为我认为下海离开体制发展要好得多。我到现在离开体制已近30年,我仍然认为这是我一生最明智的选择。
在体制内工作,或者离开体制(你所说的年薪百万),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选择。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流人才进企业,二流人才进政府”,是因为只有在企业里工作,个人的发展空间更大,发展的机会更多,而且在西方,有能力的企业人功成名就之后,如果有从政愿望,还是可以有各种机会成为高级公务员(甚至国家元首)
但在国内情况有所不同,因为中国2000多年的“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在体制内工作面子光,社会地位看起来高(尽管里子可能很破),所以大部分普通人对进体制(或者“做官“)情有独钟,特别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明显。
尽管有这些差异,但就体制或者公务员所做的工作而言,中西方其实没有多少差异,体制内工作除了高级公务员以外,绝大部分人做的工作以执行为主(所谓“上传下达“),对能力和个人成长的要求,远比体制外低得多,尽管体制内从业的人素质平均而言,要比体制外高得多。
如果不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选择在体制内工作,或者在体制外(“年薪百万“),实际取决于选择人的价值观。如果一个人追求稳定,害怕失业,体制内工作就是非常好的选择,无论中西,公务员群体都不容易失业,政府都会保障,但这个群体总体收入水平不会太高(不考虑灰色收入),和企业中的高收入者不可比。如果一个人很喜欢权力,进入体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体制内晋升制约因素太多,只有少部分人可以如愿沿着权力阶梯上升,大部分人只是垫脚石。如果一个人希望尽可能发挥个人能力(已经假设Ta能力不成问题),在体制外可以施展的空间可以非常大。在体制内做得再好,到时也得退休,退休之后自然”人走茶凉“;但在体制外,只要你有能力,工作时间可以足够多,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企业或股份;但不好之处就是体制外存有太多风险,甚至有可能会失业,缺乏安全感。”高风险高收益“,从来如此。如果某些时候有低风险高收益的事,在正常社会里不太可能长久。随着国家管理要求越来越多,现在公务员可以得到的灰色收入也越来越少,而且风险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对有能力的人来说,选择在体制内或在体制外,各有利弊,很难说哪个更好。当前国内人们热衷于考公务员,甚至喜欢进国企,有传统“官本位“意识的影响,也有疫情因素的考虑,但做一件事,如果只看到眼前不考虑长远,未必是好事。疫情即将过去,经济也会复苏。一旦经济向好,体制内外的差异(特别是收入的差异),又会变得非常明显。不知现在急急忙忙考公的人,会不会又要后悔?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的官员下海,你以为他们真是傻瓜?“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个人职业的选择,最好是基于对个人特点(价值观、能力、个性和兴趣),以及不同职业的详细分析,慎重做出决断,并有承担后果的勇气。如果只是选择随波逐流,可能下一个潮流就把你拍死在沙滩上了。